今年9月的时候,商务部公布了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名单。

从公开的名单看,20个人的录取名单中来自国外院校有8人,占40%。

他们分别来自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而根据益普索发布的《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归国的留学生中有近半数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则任职于国企。

图源:海外留学趋势报告

01

为什么选择体制内岗位?

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留学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归国后半数选择了体制内呢?

1、根本原因在于稳定性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为什么要进入体制内工作?”

如果只能回答一个理由,小北相信绝大多数的答案都是同一个——稳定,留学生也不例外。

体制内相对于体制外来说,在相对稳定、保障好、社会承认度高等诸多非经济层面的要素上,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优越性。

尤其是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极为不理想。不少私企在今年的上半年由于缺少收入来源,会降低员工的薪水,而体制内的工作者的收入则基本没有受影响。

因而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之下,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了留学生“求稳”的最佳选择。

并且对于希望在一线城市落地生根的海归来说,体制内的工作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且顺利地落户。

图源:网络

2、体制内外的薪资差距在不断缩小

以往私企最具有竞争力的工资优势,也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缩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实际增长6.8%,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实际增长5.2%。因而可以看出,非私企的工资涨幅高于私企。

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基层公务员,工资基本于体制外持平。即使是常规高薪的金融、互联网都行业,体制内外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3、逃离,向往规律的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高薪行业普遍避免不了“”。

因而,如果把“”的工作时长考虑在内,计算时薪,那私企的工资收益通常还不如体制内工作。

在《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中,分享了一名某常春藤名校法学专业硕士毕业的Arvin的故事。

他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每天8点半上班,5点下班,午休2个小时。而他的同学中有70%-80%去了私企,以律所为主。

Arvin说“我前几天跟朋友吃饭,他在一家红圈所(指8家中国顶级律所)工作,已经连续14天没有休息了,周六中午出来吃个饭还得急匆匆跑回单位去,晚一点还得被骂。这样的生活何必呢?”

“今年找工作的时候,把正常的工作时间和“不会透支身体”作为第二大考虑因素,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工作的意义与成就感。”Arvin最后总结说。

刚刚过去不久的国考,一共有.6万人通过了报考资格审查,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的记录,而这将近万人中,留学生也不在少数。

刚刚,小北和大家稍微探讨了一下体制内工作哪些地方对留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相应的,除了这些优势之外,留学生报考体制内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或者劣势。

1、学历认证

在报考公务员或者其他体制内岗位时,留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坎”就是学历认证了。

留学生回国发展,想要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首先都需要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审核,获得国(境)外学历认证证书。

可是,有些留学生在进行学历认证时,竟然被告知不能通过!

图源:网络

举个栗子,有的同学在高考报志愿时选择了国内外高校合作项目,例如“2+2”“3+1”模式。

但不幸的是,在海外高校读完几年回国后发现,自己拿到的学历却被告知“不予认证”,原因是“就读的合作办学项目未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比如前段时间媒体纷纷报道的“重庆师范大学本研连读留学项目文凭无法获认证”事件,多名毕业生反映重庆师范大学“3+1本研连读”项目文凭无法获得教育部认证,引发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ozhiduna.com/qzddx/1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