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河街主要是以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为主的明清人居及商业地段,其中大河街以各地大商家及洋行批发为主,大河街商业收入一度占常德城商业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大河街商家讲诚信,承载的“德商有德”思想对今天仍然有许多现实意义。而小河街与麻阳街分别以经营中小商铺为主,这里与中下层人民紧密相依,勤劳的人们写就了常德的河衔史。

常德人生活在洞庭湖畔这块沃土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在重农抑商与小农经济占主导大背景下,时光荏苒暮鼓晨钟。

曾几何时,多少风云人物往来于常德河街,比如:宋教仁、熊希龄、刘复基、向警予、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林伯渠、沈从文、冯玉祥、丁玲、白崇禧……

湖南人是楚人的后裔。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南蛮。春秋战国时,楚人与中原民族形成鲜明对比。中原民族是农业社会,守礼,守规矩。孔夫子的儒家文化,强调名教,纲常,伦理,是典型的中原农业文化。而道家文化,强调个性、想象力、自然状态、生命活力等。楚人接近生命的原始状态,具有不被约束的生命冲动。中原文化以金戈铁马踏入常德,并与楚地文化交织。但是中原文化向南压,在洞庭湖受到阻碍。常德地域既受到湘西山区苗裔的影响,又与受到中原文化的教化,常德人一方面保持着楚人的精神,粗犷、蛮横、有强大的生命内在力量,一方面儒家、道家的思想也在慢慢渗入骨髓。近代沅澧流域先后有林修梅、宋教仁、熊希龄、刘复基、蒋翊武、林伯渠、向警予、陈渠珍、覃振等人岀现。

他们不但忧国忧民、敢为人先,而且还有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特质。另一方面他们又勤于诗书胸怀天下。不管是江浙商人还是沅澧英才,这些人或居于河街或谋事于河街。求取仕途、归隐田园、重农抑商三大思想曾经是常德底色靠读书晋阶为上流社会的手段主是科举,士通过科举来取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一旦抓住了这个机会便可以成为官吏,因此便有了“学而优则仕”。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工商业危害农业会导致国贫民侈。从战国时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武陵人受到陶渊明归隐田园思想影响,以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为目标。大部分常德人上溯二三代,都是农民。小农思想是湖湘文化的底色,内陆的常德,接触工商业文明、法治文明、人本主义比沿海城市晚了半个世纪,除了少数知识分子之外,大部分常德人,内陆意识、封闭意识较强,不利于发展工商业。

近代常德河街清朝末年,在湘西洪江杨恒源油号就取得了采购“皇木”的许可,湘西木材直销北京。明代皇木采办的主要品种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主要产地在四川、贵州、湖广三省。集中在四川的南部、贵州的东北部、湖广的西部——湖南地区。湖南的木材产量多、品质佳,远近闻名的是西湖木和东湖木。西湖木出产于沅水上游及沿岸一带;东湖木产于湘水和资水上游及沿岸。西湖木都在沅水上游会合。湘西的木材按产地又分为苗木、州木、广木和溪木四种。苗木产于黔东南苗族自治州的锦屏、天柱、清江、黎平等地,以锦屏为集中点,沿清水河入洪江。州木产于靖县、通道和黔、桂接壤的地区,以靖州为集中点,沿渠水入洪江。广木产于会同县西部与天柱接壤的广平地区,沿渠水入洪江。以上三种木又称为“大河木”,材质优良,均属上品。溪木又称“小河木”,产于城步、绥宁和会同东部巫水沿岸,沿巫水入洪江。溪木弯、草、尖的较多,品质次之。各地木材运到湘西洪江之后,一律都要经过木行成交,然后再由下江木商雇请排工改扎成“洪排”,然后顺水经辰溪、泸溪、沅陵、桃源而达常德,再由常德经洞庭湖过岳阳达汉口。

桐油是从桐树所产桐籽中榨出来的一种植物油。可以用作燃料、涂料,还具有医药、制革等广泛用途。它生产和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湖南是主产区,产量多、品质好,是湖南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长期占据出口贸易的首要位置。湖南的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皆有出产,沅水居于首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桐油分为四类:桐油、光油、洪油、秀油。桐油、光油最为普通。洪油当然产于洪江,是洪江的一大品牌;秀油产于四川秀山县。地域不同,制法也不同,品质当然也不一样。后来的洪油、秀油不在于产地,而在于品质,洪江和常德也产秀油。以年湖南桐油的产量为例可见其格局一斑:沅水流域产桐油28万担,洪油担,秀油担,共40多万担;澧水流域产桐油10万担。如此多的秀油需要运输无不通过水运。清代桐油开始出口美国,以后逐渐推广到各国。

沈从文在《常德的船》中曾写道:“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为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大船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人到六七十人。”、见船不见水,见排不见江。 江西会馆、徽州会馆(新安宫)、福建会馆、宝庆会馆、、贵州会馆、衡州会馆、湘乡会馆等会馆,各会馆也有自己的性质和特色,如洪江谚语:“江西会馆的银子,贵州会馆的顶子(官商),宝庆会馆的拳子”。说的是江西商人钱多,什么都可用银子买通、用钱摆平;贵州来的多为官商,具有官商本位的性质;宝庆来的拳脚武功好,具有好打不平和重义气的特质。可见,会馆实际上是商政、神社合一带来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组织形式,在发展中又带有民族工商业兴起和半封建主义组织的性质。

古人之所以将江西称为江右,是因为站在长江北面,向南审视,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江西亦称江右。江西境内人口稠密,人均占有土地资源不足,江西百姓不得不靠经商来维持生计。以至于当时民间就有“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等说法。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就这样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点评: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

广东商人即广州帮。广东商人发迹于中国东南地区,实力仅次于宁波商人,最初买办力量粤商独居鳌头,后来才稍逊于宁波商人。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河街烟馆沅水流域的另一支柱是俗称“烟土”的鸦片。鸦片的税总额占湖南的百分之四十五。

常德河街曾经烟馆林立,吸烟者很多。种烟和贩烟的盛行。烟商们将生土熬制成熟膏,开办烟馆,设置红灯,供烟民吸食。皖系军阀张敬尧督湘的时候,“嗜烟成癖,相率效尤、督署人员上自参谋、秘书、顾问、谘议、副官,下迄兵士、仆、妾,皆烟瘾甚深。实地调查,合署烟枪及百杆,张督日须陈膏三两,张部七师士卒以及警察无不吸食鸦片,所得饷粮不能敷用,于是串通轮船水手、茶房,由沪汉各处贩土人湘,以致民间已经戒者,现复沾染,而青年染有新瘾者,亦复不少。一般流氓,大开烟馆。”一度城里城外、达官华宅、茅蓬草屋均在吸食鸦片,烟馆多于米肆,烟民剧增。吸烟者不仅有军人、警察、富有的官僚地主,还有相当一部分下层民众。

常德河街成为大码头

湘西北、湘西地区曾是丛林密茂,古木阴稠,虎豹踞为巢,日月穿不透的南蛮之地,但因明清时期航运发达,可以沿沅江而上获取原始的林业资源,常德也就成了一个大码头。宋元时期,特别是元末战乱,大量外地人涌入常德,常德的经济有所繁荣,外来商贾沿洞庭湖进入沅江,随同而来的江浙歌女与乐师,有一种时令小曲溶合当地元素后成为今天的常德丝弦。江浙由于大运河对南北交通的作用,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并带来了资本主义萌芽。他们的思维中考虑问题是从现实、效益、结果等出发,认同强势力量,讲究理性、妥协、算计。这些江浙商人为常德最初的资本主义启蒙发挥了作用。明清时代常德人虽然藐视经商,此时纵观全国却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溯源常德河街从“清末新政”说起年9月,熊希龄等人筹建的鄂湘善后轮船局,“湘帆”号,试航常德港,从此常德有了轮船,

年月4月28日,南局火轮“湘庆“号载客从长沙到常德,常德有了轮船客运。近代内河航运与传统内河航运的主要区别是开始采用机器发动的轮船作为航运工具。因此,年(光绪二十三年)在长沙成立的“鄂湘善后轮船局”乃成为湖南近代河运业发端的标志。鄂湘善后轮船局的成立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湖南境内水系发达,本来有发展航运业的良好基础。19世纪中期以后,就已有外轮进入长沙,而湖南水运又无湍流礁石之险。但由于湖南当时守旧势力猖獗,郭嵩焘的动议遭到了守旧派的诋毁,未能如愿。甲午战争失败后,长沙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再次呼吁发展内河航运。在维新变法思潮鼓励下,熊希龄、蒋德钧开始筹办湖南行轮事宜,遂向巡抚和湖广总督禀报。禀报很快得到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同意,但在湖广总督张之洞那里却受到了梗阻。

郭嵩焘(年-年),湖南湘阴人,“洋务理论家”,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中国驻西方第一位外交官。主张民、商自办企业,自开利源思想。年初夏,熊希龄、蒋德钧前往武昌求见张之洞,竟被张拒之门外。后经周旋,张之洞才勉强出来应付,但以湖南情况特殊,不可贸然从事为由,予以推逶。年春,变法之风渐盛,张之洞批准了熊、蒋的《公呈》,但轮船“必须统归湖南善后局管辖,作为善后局官轮,官督绅办,不涉商人之事”。

张之洞(年-年),河北南皮人。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法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张之洞建湖北枪炮厂生产的79步枪即俗称的“汉阳造”,直至抗战,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

熊希龄(年7月-年12月),湖南湘西凤凰人,常德市一中的主要创办者、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实业救国创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年8月,鄂湘善后轮船局在湖南内河试航成功。9月试航长沙至常德取得成功。

年4月28日正式开航营业。“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大赞轮船的好处,称赞小轮“转输捷,财货丰,譬血脉之贯通,乃周流而罔滞”,今后“百货流通,商务必盛”。 鄂湘善后轮船局后改名为两湖轮船局。客货两运,盛极一时。货运以矿产为主,实行拖带。湘江轮运将沅水流域经济带入一个更大的经济商圈,繁荣了河街的商品经济。

近代船工

年常德被辟为寄港地清同治年间,木贩集于桃源城关、常德一带。主要销往汉口、九江、芜湖、南京等地,一小部分运销长沙及滨湖各县。商业经济发展。英国轮船往来于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有时还深入到湖区腹地,使湖区的桐油、竹木、土布、棉花、粮食、猪肉、鱼、蛋、药、麻、茶等大宗商品贸易逐年增多。此外,还有贵州、四川的水银、靛青、矿砂和洪江一带的桐油、牛皮、牛骨、牛油等,从常德集散,沿长江输往美、英、日等国。这些国家的棉纱、面粉、食糖等洋货,亦沿长江输入,转销滇、黔、川各地。是时,常德成为进出口货物的又一中心,沅、澧二水呈现一派“舳舻帆辑相上下,大舟小艇聚城来”的繁忙景象。常德城区由于商贾船民增多,人口已过5万人,酒楼饭馆、茶坊旅栈、南杂百货、屠场肉案、青楼妓院相继发展起来,真乃“城堡周围已达七里半,城外又增麻阳一条街”。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鸦片战争以后,英、日商人多次要求开常德为商埠,湖南巡抚端方屈于外界压力,于光绪31年(年)上奏朝廷,要求将常德批准为自开商埠,并将德山划为“各国商家租建之区”。当得知常德即将开埠时,学生和士绅强烈反对,常德民众也群起抗议,结果导致开埠流产。朱彭寿祖籍江西婺源,生于浙江海盐县。

朱彭寿在年曾任湖南长沙海关监督。为开发常德,曾来常考察,对德山赞誉不已。据朱彭寿著《安乐康平室随笔》云:湘西常德,夙称八省通衢,光绪中期曾拟辟为商埠,可是,由于国势危艰而未能实现。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又有人旧事重提。于是,派朱彭寿偕中央政府部员前来常德履勘。经实地考察,认为在常德北岸水患严重,所以将德山做为考察地,朱彭寿不仅赞赏德山美景佳致,而且赞成在德山开埠,并对其“建筑商场”之利弊,据实详复北洋政府。然而,亦因时局危艰,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又将朱彭寿调往宜昌海关兼沙市开埠交涉员,开发一事便与德山擦肩而过,失去了一次开发德山的历史机遇。民国后,虽然常德没有辟为商埠,但是外国人根据《内港航行章程》,仍然行驶常德,运输客货,并在常德城沅水南岸租用栈房及码头。

年常德被辟为寄港地。常德的商业在开埠后,进出口贸易增加,年,牙行由原来的余家发展到家,年增至家。同时涌现了一批富商大贾,如经营土布起家的富商李亨泰和蒋万新,有号称绵纱大王的戴荣庆纱号,有百万资财的大匹头商谦记绸布店。商业结构日益完善,到年常德的主要商业有29业,较大商店家。常德港口上下10多公里水面时为木排铺塞,排上棚屋鳞次栉比,围栏饲养鸡豚,复土种植蔬菜,俨如水上浮村。

辟为寄货港后,英、美、日、法、德、以色列等国富商在常德开设了29家洋行,这些洋行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上下班制度,休息制度,以及较为先进的公司制经营管理理念。来常德开洋行的国家中,美日居多,而开设年份也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伺机抢点中国市场,常德成为他们抢点的重要地点之一。三十年代美英来常德开办洋行,基本反映了蒋介石政权的国际背景。从涉及国家和经营项目表明,常德是西方大国看好的市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常德商业位置的重要。对常德来说,这些国家洋行的建立,客观上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管理方式,促进了常德城市的近代化。

教传士带来的西方医学与文化

年(清康熙五十年)天主教传入常德,德国天主教遣使会会士穆天尺(J.Mullener)首先进入常德传教。穆天尺年出生于法国,于清康熙三十八年由罗马教廷传信部派遣来中国。他首先在广州学习中文两年,后到四川成都传教。康熙四十五年被清廷拘捕,中途逃脱。康熙四十七年再次被捕,并逐往澳门,康熙五十年潜回内地到常德传教,并建有教堂一座。尔后,传教士陆续来常德。

罗感恩(左二)及家人

罗感恩(O·T·LOGQM)美国马里兰州人,基督教徒,传教士。医院、医院(医院)创始人、院长。年,美国牧师柏思登和传教士罗感恩穿越大洋,踏上中国国土,来到湘西北重镇常德。为了传教的方便,他们在常德东门外二铺街租借房屋开办诊所,他们试图通过办医,以达到广布“仁爱济世”之目的,故将诊所命名为广济诊所。广济诊所是湖南第一家西医诊所,她的开办,开创了湖湘西医之先河。年,为满足病人的需求,柏思登和罗感恩积极筹资,购买地皮和房子,并通过教会拨款,建造了一栋砖木结构的“洋房”,共两层10间,改广济诊所为医院,罗感恩任院长兼住院医师和检验工作,医院设有内科、外科,病床20张,医生2人,护理人员4人,日门诊量约30~40人次。年,医院再次筹集资金。在四铺街购买房屋地皮,修建新院。新院历时五年余才告竣工。

年,医院由二铺街搬至新院舍,更名为医院,罗感恩继续任院长。开设内、外、妇产科,病床50张,有医生2-3人,护理人员十多名,有专门的检验及司药人员。日门诊量50人次左右。罗感恩(Logan,O.T),美国马里兰州人,基督教徒、传教士,医院创始人,曾任医院、医院院长。

年11月,罗感恩偕夫人孟士(注册护士)受美国长老会派遣,来湖南常德行医并传教。他们一面布道传教,一面开办诊所,躬事医、护、药、检业务。3年后,经过罗感恩等人的努力,正式建成医院。罗感恩虽为传教而行医,但实际上是湖南西医事业的拓荒者。创立医院。为扩展医疗规模,年,罗感恩亲赴岳阳城陵矶美孚油行募捐筹资,历经艰辛在四铺街(医院现址)购地建成平方米的三层住院楼一栋,医院迁入新址,更名医院,罗继任院长。随即他又开办广德高级护士学校,医院培养了一批护理人才。罗感恩医术高超全面,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他利用简陋的医疗器械,于年首先在湖南发现疟原虫和钩虫卵,于年首次发现血吸虫卵。

年12月19日,罗感恩被冯玉祥将军请进官邸为患有精神病的妻弟刘礼权治病时,被刘枪击于当日去世,葬于常德德山之南。罗感恩有一位深明大义、志同道合的好妻子和一位好孩子。他死后,她的妻子仍坚持每天给疯人看病。不久,美国驻长沙领事调查此事,主张追究,要求赔偿。罗夫人约集当地牧师开会,竭力反对美国领事主张,说:“他们来中国服务,本来就认定牺牲一切。我丈夫的死,是殉道、殉职、殉志,如果要调查赔偿,不符合他生前的志愿,在天之灵也不安。”冯玉祥旅长与罗夫人商议抚恤之事,罗夫人坚决拒绝。冯旅长知道她的孩子在美国上学,筹措八千元交予罗夫人作为她儿子的教育费,罗夫人坚辞不受。冯把钱直接寄往美国,托一位朋友转交给罗公子,不几日,罗公子又把钱寄回常德,并附信说:“父亲为职牺牲,正是完成了他的志愿……,我已发誓,必以自己的力量供给自己读书,决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务请您允许成就我这个誓愿。将来我学有成就,仍来中国服务,以继承我父亲的遗愿。”

冯玉祥将军在自传《我的生活》说:“罗太太在她丈夫惨死之后的极度哀痛中,仍要替那击死丈夫的病人治病,这种高度理智与高度道德涵养,决不是普通的妇女能做到的……他的公子以一少年,借着做工服役苦读……誓志自力上进,不受人助,这种志气和精神,在中国少年中也是不多见的……”。从此冯玉祥将军深信基督教,并建造了一座可容纳人的礼拜堂,定名“思罗堂”。此堂全部为木质结构,可以随时拆迁,随意挪动。此后,冯玉祥的军队迁在哪里,就把这座活动礼拜堂搬到那里。

乔治·托马斯·涂德乐(GeorgeThomasTootell)乔治·托马斯·涂德乐(GeorgeThomasTootell),基督教徒,年9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城,年罗感恩罹难后,他于年继任医院院长。年,因北伐战争,涂与家人撤离湖南回国,年回湖南,年仍回医院任院长。年常德解放前夕返回美国。之后仍从事医学事业,年8月谢世,享年93岁。在处于政治动乱和国内战争的中国,涂德乐在常德度过29年的医学生涯,度过了他人生中的黄金岁月。他的医学知识和医疗业务比较全面,擅长妇产科,重视产科业务的开展。他担任医院院长26年,为推动常德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年,常德城区有基督教派8个,如宣道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公会于丝瓜井办三德堂、圣洁会、耶稣会等,在常德均建有教堂,发展教徒近千人。西方教会在常德发展迅速,据统计,至抗战前夕,常德城有教徒人。

-年河街出现了电灯电话年9月,常德县知事呈请湖南省署立案获准,由胡鼎珊、罗北鼎等人集银11万两,在常德城大河街太古码头创办朗朗电灯公司,供商家营业照明,使常德始有电厂。随后,胡基华开办胡元泰机器厂,使常德城始有生产机器的工厂。 年,由常德县城商界蒋伟丞、李秀洪、余罗生等20人发起,并报省署立案,租借大西门外潘家码头龙王庙作为厂址,创办鼎新电灯公司,下设工程、营业、会计、材料、调查、股务、文书7股,有职工60余人。发电设备总容量最多达千瓦,居湖南省第二位,发电时间一般在当日晚6时至次日6时,年售电量约60~7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主要供照明,少数供制革、碾米行业以及城区抗洪排渍用电,年停办。

抗战前,河街商业趋于兴旺,常德城经营药材、山货等土特产牙行达家之多,并且出现一些商贸大户。如经营土白布发家的商家李亨泰、蒋万兴等都拥有数十万银元的资金,还有号称湘西棉纱大王的戴荣庆纱号,积累百万资财的谦记绸布号等。一些新兴行业,如洋布业、百货业、五金业、西药业等也相继出现。另外信托、保险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宣统初年,常德城有钱庄30多家,8家当铺。年“常敏电话公司”在常德正式开始营业。

年,常德至长沙公路建成通车。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民族经济开始转入低谷。但常德因东南沿海战乱及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区的一些商人、资本家和前线难民、机关、工厂纷纷内迁,人口猛增,商贸经济文化仍在发展之中。常德港桅船林立,河上千万盏灯火,河街日夜繁忙,成为不夜城。常德的近代经济瓶颈发韧于清末民初的常德经济近代化,没有从传统小手工业摆脱出来,没有任何机械化生产,织布用的是手摇的织布机,染织用的是一口大锅和一根木棒,木匠用的是一把斧子和一把锯子,其余如制箱、制伞、铁器等行业均是手工生产,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常德的民族工业也有较大发展,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年才有了最早的湖元泰机器厂,一部车床的转动,是用两个盲人不停的摇一个绑着两块大石头的木轮带动的。

年,出现了有三部小型柴油发电机的鼎新电灯公司,它发的电也仅仅是供商业照明用,并未出现以电力为动力的机器生产。沅水河本身也存着很多不利因素。北上长江要过洞庭难勉有江湖之险,东去长沙走湘江,就算是有了火轮,如遇冬干水浅,也必须改乘民船,上塑沅水,经过险滩要有纤夫拉纤方可。常德交通在古代去上游必溯沅水,是生产落后条件下人们的一种被动选择。沅水中上游地区盘踞着大小军阀,经常出入常德,兵祸不断,成为交通的人为屏障。沈从文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记述:“三十年来国家动乱,既照例以内战为主要动力,荡来荡去形成了大小军阀的新陈代谢。这小地方(指湘西)却因僻处一隅,得天独厚,又不值得争夺,因之形成一个极其离奇的存在”。匪祸兵祸严重使人视为畏途。

建于清雍正6年(年)的洪江常德会馆,为两进两层回廊式建筑,后来又扩建两进两层院落一座、加工作坊一座。会馆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四周封火墙为房屋墙体但不起承重作用,墙内屋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院内地面均青石板漫铺。平面组合紧凑,门窗装饰简洁大方,是古商城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商业会馆建筑之一。

据说这处建筑与常德汉剧有关,清代四川秀才来洪江谋生,不幸染病。常德汉戏班当时还住在茅棚顶的洪江北辰宫,靠跑各处踩堂戏为生,却收留了这位秀才,让秀才为戏班抄写剧本或临时充当“跳加官”的戏子。秀才病好后由戏班支助钱财进京赶考,考中状元。秀才当官发了财,回到洪江,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情,修建了四川会馆,以报祖恩;接之又修建了常德会馆,以报常德汉戏班的知遇之恩。这引发了一个常德汉剧话题,昔日常德戏园锣鼓喧天、满堂喝彩之声回荡在常德河街,倒也是充满安逸与温润的世外桃源。

常德汉剧起源于明代,其中瑞凝班在汉剧四大名班中建班最早。在常德府四眼井巷有长期“官店”(艺人宿舍)。该班兼营旅店,多湘西、黔阳等沅水上河客商,故瑞凝班的戏颇受上河观众喜爱。如同治年间,贵州提督凤凰人田心恕曾特邀该班演出于凤凰。湖南提督马如龙在常德时,特别赏识瑞凝班名丑曾彩宝,每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必招瑞凝班在军门演出。解放前,常德城区内的戏院、剧院、庙台多达20多个,这些剧场天天轮番上演着传统剧目,看戏、评戏成为河街百姓生活的一部份。

挑河水为何常德紧临沅江却要挑河水,难道不会打井嘛?本土民史专家傅启芳先生回答了我这个问题,因本地矿物质超标,从而导致井水涩口无法饮用,井水多用作洗涤。挑水曾做为一个行当穿行于大小河街,衙门、学堂、富商雇请有专职挑水工。常德城里有句流行话:“只要不好吃懒做,挑河水卖也饿不死。”这话虽平淡无奇,却也表现出常德人的一种自强自立精神,诚为可贵。这类挑水工最为辛苦,因无固定客户,常常挑着一担水走街串巷的吆喝。一天下来,挣个二三升米的水资也就很不易了。

虽然这种挑水喝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夏季鱼虾成群,天上蓝天白云,空中鸟语花香,河水清澈能喝的景象也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良好的生态。自乾隆十六年()后,来常德定居的经商者日渐增多大河街开设有“江西会馆”,上南门开有“辰沅会馆”,麻阳街开设有“麻阳会馆”。大河街东起常德市沿安路的排云阁,西至春申阁,这里集中了常德港的主要码头,有专供官员交通的驿码头,有云贵川驻常德的办事处。小河街的码头只能人力车通过。而大河街的街道可通汽车。小河街临近下南门一段路,多以各种干咸鱼交易为主。而麻阳街则以的辣萝卜、盐茶蛋、甜酒药子为主。沈从文文中所写湿漉漉的街面和一股怪怪的味道,那味道实际上是麻阳街的特产:萝卜干、腌菜所发出的。

民国旧梦在现代文明中初醒

在《冯玉祥自传》中这样写道:常德临着沅江,也是个很大的鱼米之乡,又常常下雨,土地特别潮湿,因此连贫穷人家的房屋也装着地板。这在北方是很少见的。在北方,富足人家的房子也只铺地砖,必是楼房才装地板。常德城内以瓦屋居多,草屋较少。瓦屋的盖法也很特别,屋顶上架着木椽,瓦块就挨着摆在木椽上面,另外再不用天花板。下雨的时候,也并不漏水。这种屋子的优点是空气流通,但到了冬天,尤其是朔风凛冽的三九天,就满屋都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了。

因此老百姓到了冬天,无论男女老幼都备置一个手炉。手炉的制法,是用竹篦编成篮子似的东西,里面镶一钵子,中放炭火,盖以灰,借以烘手取暖。

人们无论居家外出,都提着这样一个手炉。我觉得这种房屋将来必须改良,用手炉的习惯也必须加以打破,因为不但妨碍做事,而且易成萎靡之气,实在不是一个健全的民族所应保有的。冯玉祥在书中还提到了他的老部下韩复榘在河洑执行公务,主要是稽查毒品等。文化巨匠的常德河街情结沈从文先生说:“沅水流域竹木原料虽特别富裕,复兴重建必然比中国任何一地容易。不过那个原来的水上美丽古典城市,有历史性市容,有历史性人事,就已早于烈烈火焰中消失,后来者仅仅从我过去的简单叙述,还能得到个大略印象,此外再也无处寻觅了。有形的和无形的都一律毁掉了,然而有些东西,却似乎还值得用少量文字或在多数人情感中保留下来,对于明日社会重造工作上,有其长远意义”。

在那个影像稀缺的年代,我们试图寻找到河街往事的点点滴滴也只能从少量文字中去感悟了。但是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在沅水上游的叙浦、凤凰、洪江等地我们还能从一些民居中寻到一些直观的印象。

窨子屋

沅水是一条商道,并且是一条古商道,这是无疑的。但沅水作为商道的兴起、发展、繁荣都应该是明清时期。这与我国资本主义在这个时期萌芽,湖南的经济在这个时期真正得到开发和发展的大背景相对应。常德河衔在近代一度成为文化之地林伯渠回忆说:“我在西路学堂时,即获读《新民丛报》,加以唐才常汉口起义的影响,所以蒙混的仇满和富国强兵思想,当时是很强烈的”,由于这个西路学堂的书局具有官方背景,全城的教材讲义都由这个书局发行,因此该书局对常德近代文化事业兴起促进很大。西路学堂在现一中位置。

常德河街百年回望,河街侧畔流淌着屈原诗意涉江、流淌善德苍翠、流淌着刘海狐仙的花鼓戏、流淌着沈从文的《边城》书香,商贾成群结队穿行在沅江清流,进洞庭入东海。百年回望,一个王朝的结束、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大文化背景下均都可圈可点;河街百年过往,导师何伟、大匠何奇、元帅何雄。

来源:我在常德柳叶湖

旅划算招聘旅游分销达人(兼职)

扫码即可成为旅游分享达人

联联周边游常德招募达人(兼职)

常德市地区联联周边游分享达人注册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ozhiduna.com/qzddx/7286.html